中班科学活动:《冬至我知道》(陆欣怡)
活动内容 | 科学活动《冬至我知道》 | 日期 | 周三 12月18日 |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冬至的基本科学知识,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帮助幼儿理解冬至的气候特征,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身边的环境变化与冬至的关系。 | ||||
活动重、难点: 了解冬至的基本科学知识,理解冬至的气候特征。 | ||||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冬至的科普视频、图片、绘本。 2.准备一些与冬至传统习俗相关的物品,如饺子、汤圆、冬至贺卡等。 3.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和彩笔,用于绘画活动。 | ||||
方法与手段: 游戏法、操作体验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 ||||
活动过程 | ||||
教师活动 | 幼儿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部分 1.播放一段欢快的冬至节日音乐,如《冬至之歌》,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进入活动室,营造节日氛围。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听的音乐是关于哪个节日的呀?你们知道冬至是在什么时候吗?” 引导幼儿回忆并回答,引出活动主题 —— 冬至。 | 1.幼儿回答问题,自由讨论饺子的样子。 | 通过观察加深对饺子的印象。 | ||
2. 了解冬至的基本知识 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日历,向幼儿介绍冬至的时间:“冬至通常在每年公历的 12 月 21 日或 22 日,这一天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日子哦。” 2.教师提问:“那你们猜猜为什么过了冬至,天气会慢慢变暖呢?” 3.冬至的气候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外的自然环境,如树木的叶子、花草的状态等,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外面的树和花草,和夏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和冬至的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 1.出示橡皮泥。 2.幼儿仔细观察饺子是如何做出来的。 |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冬至时人们的穿着变化,展示不同季节的衣物,如夏季的短袖短裤和冬季的棉衣棉帽,让幼儿触摸和感受不同衣物的材质和厚度,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冬天要穿这么厚的衣服呢?这是因为冬至的气候很冷,我们需要穿厚衣服来保暖。 | ||
三、讨论与分享 1.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讨论以下问题。 师:你们觉得冬至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 引导幼儿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思考冬至带来的变化,如冬天需要开暖气、道路可能会结冰等。 2.除了我们这里,其他地方的冬至习俗会一样吗?” 激发幼儿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1.幼儿制作并分享。 2.了解其他地方习俗。 | 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刚刚讨论的那样。而且不同地方的冬至习俗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也让我们的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 ||
四、绘画与表达 1.教师为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冬至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2.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1.幼儿绘画自己对冬至的理解。 2.幼儿创作。 | 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强调冬至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同时也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刚刚讨论的那样。而且不同地方的冬至习俗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也让我们的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