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大米饭喷喷香》(周天文)
活动内容 |
科学活动:《大米饭喷喷香》 |
日 期 |
周四 9月21日 |
||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人都要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得高,长得胖。 2、使幼儿了解饭是米煮出来的,米饭来得不易,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 |
|||||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都要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得高,长得胖。 难点:饭是米煮出来的,米饭来得不易,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 |
|||||
活动准备: 1、米、饭各若干,饭锅、炉子。 2、课件。 |
|||||
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图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
|||||
活动过程 |
|||||
教师活动 |
幼儿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启发幼儿讲述人为什么要吃饭。 1、师: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我们都要吃什么? 2、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呢?不吃饭行不行? |
1、幼儿谈谈肚子饿了有什么感觉,吃饱了又有什么感觉,以及我们的饮食习惯。 2、幼儿讲述每天都要吃饭。 |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知道人都要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得高,长得胖。 |
|||
二、引导幼儿观察饭是米煮出来的。 1、师:饭是什么煮出来的呢? 2、师:米是怎样变成饭的呢? 3、师:等会儿我们再来看看,烧成饭了没有? 4、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米和饭有什么不一样? 5、师:边打开锅盖,边提醒幼儿做深呼吸,感觉米饭的香味,再请幼儿尝尝米饭,谈谈有什么感觉。 |
1、幼儿观看课件讲述米饭是怎么煮出来的。 2、幼儿讲述米是如何变成饭的。 3、幼儿看看饭有没有熟。
4、幼儿发现米和饭的不同。
5、幼儿深呼吸,感觉米饭的香味,幼儿尝尝米饭,谈谈有什么感觉。 |
通过观看课件、讨论帮助幼儿了解饭是米煮出来的。
随后出示实物米饭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感受大米饭香喷喷,从而萌发幼儿愿意吃大米饭的情感。 |
|||
三、小结。 1、师:你喜欢吃米饭吗?你是怎样吃饭的? 2、师:米饭来的不容易,我们大家都要爱惜粮食,今天小朋友回家都看看爸爸、妈妈是怎样烧饭的,明天来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
1、幼儿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自己平时都是怎样吃饭的。 2、幼儿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知道米饭来的不容易,要学会珍惜。 |
通过了解米变成饭的简单过程及米饭的作用,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从而引导幼儿愿意吃香喷喷的大米饭。 |
|||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人都要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得高,长得胖,进而帮助幼儿了解饭是米煮出来的,米饭来得不易,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在今天的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米煮出来的,米饭来得不易,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让孩子们体会到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通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米和饭的区别:米是硬硬的,一粒一粒的,小小的;煮熟后的米饭软软的、香香的、比米粒要大点,而且黏在了一起。还知道了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而来的,我们要珍惜,绝不浪费粮食。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本次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就连个别不爱吃饭的小朋友经过本次活动之后也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的饭和菜。 |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