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藤蔓葫芦》(周天文)
活动内容 |
藤蔓葫芦 |
活动目标 |
1、欣赏国画《藤蔓葫芦》,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
活动准备 |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
活动记录 |
一、教师播放课件,师幼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二、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
活动反思 |
由于本班幼儿基本都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有小朋友能够认识葫芦,不了解葫芦长成什么样子,所以我准备了课件,请小朋友们先观察葫芦,认识葫芦的样子,引导幼儿讲一讲、说一说,和幼儿共同讨论葫芦的画法,由于上次幼儿作画不整洁,这次我多次强调不能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本次大部分幼儿的画面都比较整洁,小朋友们都有进步。 |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