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缪津娴)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 缪津娴                                  日期:2021.11

材料来源

网络

文章名称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研究

 

匿名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融合现状

        (一)区域活动选择的内容不恰当

        当前区域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选择上都很类似,尤其小班和大班的美工区活动内容,教师所选择都是青花瓷,提供的材料也大同小异。还有一些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超出了幼儿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大中小班的孩子都在同样的区域里开展活动,操作同样的活动材料,没有用心思考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教师选择的内容、提供的材料,將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导致幼儿在活动中走马观花,浮于表面,不能获得经验的提升。

        (二)教师过度参与幼儿区域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幼儿园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过分干预幼儿游戏,用成人的固定思维框架束缚住孩子的自我探寻,代替幼儿游戏。比如,传统特色区域活动时间,教师组织传统扎染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还有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认知提高是循序渐进的,需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尊重幼儿主体性,加以正确引导。干预过多,会挫伤幼儿活动积极性,对幼儿养成良好性格、健康人格不利。

        二、提高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应用效率的措施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的目的性、计划性

        任何教育活动要想保证其顺利有效开展,都要有目的和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区域活动也不例外,应事先制定好区域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前制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区域的活动目标,根据目标投放的哪些相关材料,主班、配班负责哪个区域,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哪方面的指导。这关系到定点和定人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活动时幼儿毫无目的地玩,发挥不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的现象。教师带着目的观察,这样在指导中也会有针对性。教师区域活动前制定一份计划表,教师确定主要活动内容,把美工区、建构区、表演区作为重点区域,教师在这三个区进行定点观察与指导。区域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循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的顺序,保证区域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引导幼儿参与进来。

        (二)根据幼儿接受特点,准确筛选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

        幼儿教育阶段,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满足幼儿的生理特点,需要认真加以辨别分析。教师需要广泛搜集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筛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且感兴趣的教育内容,通过组织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等形式,多渠道融入,多领域渗透,让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比如民间体育游戏与户外体育区的整合,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传说、古诗词、谚语谜语等)与语言区的整合,民间手工(剪纸、扎染、泥塑、编织等)与美工区的整合,民间艺术(京剧、舞蹈、音乐等)与音乐区的整合,民间益智游戏与科学区的整合,民间生活活动、传统节日与生活区的整合等。

        (三)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定

        幼儿的个体发展不同,需求也不同,教师应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程度的幼儿提高,充分发扬幼儿的个性特点,实现教育目标。例如,教师让幼儿认识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塔形建筑物,并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同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色就会被释放,幼儿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有的幼儿会采用绘画的方式画塔形建筑;有的会采用积木堆积的方式堆积塔形建筑;有的会阅读书籍了解塔形建筑物。虽然不同幼儿了解、表现对塔形建筑物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无疑幼儿都真正的了解认识了我国塔形建筑物,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个性,教师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幼儿也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包含很多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境外文化引入幼儿园、西式贵族幼儿园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华传统文化却有被角落化的倾向,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是时代赋予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本文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相结合,致力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新的见解。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 缪津娴                                  日期2021.12

材料来源

网络


文章名称

传统民俗节日融入幼儿园活动中的研究

 

匿名

一、传统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的重要意义

   传统民俗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结合在一起,幼儿可以从活动中学习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在培养对传统民俗的喜爱之外,更能增强幼儿的民族感情,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阶段,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带有形象性、情绪性,因此幼儿更容易接受和认知具体的、感兴趣的事物。这一阶段将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形象化在幼儿区域活动里,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想象的热情。幼儿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规划、环境布置、区域活动等各个角落,可以既能培养幼儿好奇心,也能让在园区的细节中感受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环境、特色课程等,进一步形成独特的幼儿园办园特色。

   二.传统民俗文化内容的选择

   幼儿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学习了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时要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幼儿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兴趣,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传统民俗文化是孩子们身边生活和环境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把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不但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够传承富有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基于幼儿的成长情况,知识来源,幼儿园选择从孩子们身边常接触到的传统民俗文化着手,开展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实践研究工作,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及家乡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通过开展制作龙灯、板凳龙、亲子民间游戏等活动把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之中。

   这些有特色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进幼儿从身边熟悉亲近的生活与体验中,了解家乡、提高技能。幼儿园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使幼儿不但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美好,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亲身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中生发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在教师对传统节日进行大量的知识查询和了解的工作完成后,要进行活动设计。教师应该将传统节日教育融进幼儿园各领域的学习中去。例如,使传统节日和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体验端午节的特色之处,如包粽子,赛龙舟,扔艾草,泼雄黄酒等等。健康领域上,可以让幼儿通过看视频或者图片学习与同伴一起划龙舟,艺术领域上,音乐方面可以通过学习《端午节》来了解端午民俗;美术方面可以通过画粽子、画龙舟、运用各种材料如橡皮泥、卡纸、不织布制作粽子或者龙舟,语言领域上,可以通过学习端午节童谣《扒龙舟》来了解端午民俗。数学领域上,可以通过游戏:给小狗送粽子,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体验和小朋友游戏、分享的快乐。在科学领域上,可以使用之前制作的龙舟,来体验沉浮。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将传统文化节日进行下去,教育下去,传承下去,才能让传统民俗文化不至于逊色于从前,才能继续发扬光大。

   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对教室外面环境的创设,如:墙面布置、主题墙等,从而把它作为开展节日活动的媒介,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关于节日气氛的场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可以去观看,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探讨,所以当我们在节日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气息,孩子们在平常的谈话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当老师们介绍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时,孩子理解起来就不难了。教师也可以将传统节日设定成一个个主题活动,从节日的传说、来源、经过到定格、传承、演变,一条条顺下来,整合成一个个有特色的主题活动,相信孩子能更快的理解和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氛围中去。

   四.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创设民俗文化特色区域

   传统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能够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而且要能够突出本土特色,使之能对幼儿进行鲜活生动、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去研究,选择适宜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开设区角活动。我们按照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创设不同层次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区域,提供不同区域研究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扩展自己的知识。

   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活动方式,能够引导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传承,当前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幼儿从小就能体验我们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不会忘记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为它骄傲。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继续发光发亮。

传统民俗文化,它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从历史前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不可替代的历史遗产。它记录了我们民族发生和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以及几千年来我国历史发展的精髓。节日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它们都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节日本来就是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我国传统节日有着很浓厚的生活烟火气息和乡土气息,有很丰富的文化知识在里面,所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包括很多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中华民族创造的优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以至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世界文明史上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外,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定会经过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政治思想转变必定会经过的历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很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觉得后代们需要更用心的去理解、熟悉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2年6月1日 13:12
收藏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9、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缪津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