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 周天文)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姓名:周天文                                         日期:2022/01

材料来源

网络

https://office.iask.com/f/31leqVUixsu.html

文章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贾兴莲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幼儿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和方法逐渐被现代的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所代替。许多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传统礼仪更是不知所云200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幼儿开始。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体验并珍惜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傳统文化得以传承,是学前教育应负的责任。所以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来阐述,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受特定文化类型的价值体系制约,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貌、社会习俗等深层文化方面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习惯。

二、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幼儿身心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的任务: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要具有生活性、情境性和经验性,因地制宜,使幼儿能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氛围。文化来自民间,从民间去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幼儿感受优美的民间文学,各具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戏曲,风格多样的民间美术,从而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例如民间游戏、传统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它们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有利于实现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全面性、启蒙性的发展;能使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情境性,深入浅出,各课程之间融会贯通、相互迁移、互为补充。

三、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应用的现状

1)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幼儿由文化知识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比如幼儿园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听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清脆地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让人觉得让孩子们从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们不求甚地朗读经典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哪里?他们记住了内容,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吗?是不是也该深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呢?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呢?

2)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节日活动、传统美德故事、杰出人物的介绍等历史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体现,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与现代生活脱离太多,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1.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美德

1)尊老爱幼、孝顺双亲

古代教育注的培养,作为传统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阶段,孝悌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如《孟子》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论语》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还提出要孝敬父母等内容。

2)提倡节俭

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在其家教名篇《朱子家训》中也曾要求子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简朴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自尊心、独立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3)培养幼儿诚实讲信用的良好品格。

是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十分注重的优良品德之一。最典型有《论语》里与朋友交,言而有敬事而谨而。幼儿天性纯洁,认知有限,难辨是非,长辈应以良好的行为加以引导。

2.生活常规的习惯养成

1)礼仪、礼貌习惯的养成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一方面包括姿态的训练。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着许多的关于姿态的描述,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启示很大。另一方面,要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礼仪。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古至今都是教育中必要的一环。幼儿起床后,应自己洗脸、漱口、梳头,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另外,古代对幼儿饮食卫生也很讲究,幼儿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幼儿还应该有打扫自己的生活环境意识,这些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养成幼儿勤劳的习惯也大有益处。

传统文化知识教育

1.重视传统节日等的庆祝活动。

幼儿园应充分利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这些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幼儿对于节日的了解,寓教于乐。

2.加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经典诵活动。

传统文化经典当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其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以传统文化读本的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既能培养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也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重视对幼儿的乡土文化教育。

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流传至今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也具有时代的特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认识家乡或者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风俗习惯等这些周边资源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也开拓了幼儿的视野。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在室内、外装饰的颜色、选材等方面,应突出传统文化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环境渗透给幼儿,为幼儿活动空间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气息。

2.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蕴含在一日生活之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文化因素入手,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优良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

四、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配合,能使教育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达到一致,从而增强效果。因此,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姓名:周天文                                            日期:2022/01

材料来源

网络

https://www.jy135.com/ziyuan/jiaoxuelunwen/391615.html?r=0.30358346437260875

文章名称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陈宇

化是民族血脉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的家,而民族自信是更深层和持久的力量。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更是目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学前教育担当着启蒙幼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教师要积极挖掘、应用传统文化教育资,将它与幼儿教育深度融,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让幼儿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在传统文化滋养之下形成文化自,也让幼儿教育课程更加系统和完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我国拥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传统文,经历世代相传,记录着过,自豪着今,支撑着未来。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兼收并蓄,积累和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文化遗,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工作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阶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传统文化的启蒙是基,也是重点。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能让他们在成长初期阶段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民族自信的形成奠定坚实基, 也为我国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好人才储备。

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优秀灿烂文化的民,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演化进步过程中汇聚的带有鲜明民族风貌与特质的民族文,更是一个民族多元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综合,拥有悠久的历,鲜明的特色,精深的内涵以及优良的传统。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多元的文化形,同时也包含不同的形,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意义主要体现:

1.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冲击和交融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十分强,甚至有很多传统工艺与艺术正面临失传境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需要一代代人的重视。从幼儿阶段就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能够更好地培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助力文化自信心。

2.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根,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身心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但是以往的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些目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拓展和完善幼儿课,让幼儿接触大量的传统文化内,了解中华民族的个性与精,萌发民族意识与情,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理论根据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学前教育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幼儿教育改革实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贯彻落实的理论根据主要体现;

1.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特点

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渗透能够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还拥有民族与地域色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出,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2.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融入和渗透与幼儿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高度契合

传统文化和幼儿课程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增强幼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情境,保证多元课程的迁移和互动。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为幼儿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奠定未来长远发展的根基。

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组织主题活动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多样的主题能让幼儿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形式的知识与技,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往的主题活动设置在内容方面比较单一,无法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也影响到幼儿对主题活动的主动参与。为了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价,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入幼儿教,使其成为幼儿主题活动中的一部,从而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更多的新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例,组织成语文化主题活,将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成,如毛遂自荐、负荆请罪、黄梁美梦、完璧归赵,以讲故事的方法传授给幼儿。同,激励家长主动参,坚持每周给幼儿讲述一个成语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丰富游戏内容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实践活,绝大部分的幼儿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开展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天,也能挖掘游戏中.教育价,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幼儿游戏多种多,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渗透和融,将游戏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整合起,进一步拓展游戏的文化内,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例,在幼儿的自主游戏环,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制作玩,开展舞龙舞狮的游戏活,让幼儿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引入丢手绢、城门城门几丈高等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元素的民间游戏活,增强幼儿对民间文化的认;在语言游戏活动中引入古诗、民间童谣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实现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2022年6月1日 13:12
收藏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7、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摘抄表 ( 周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