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谈幼儿园生活教育问题

疫情发生后谈幼儿园生活教育问题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姚静文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相适应,对周边事物、现象进行科学探索,要根据所处的环境而根据。”请求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幼儿园要尽量为儿童参加科学实践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发现,乐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一言一行孩子,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他们所思所想,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从小到懂得科学,热爱科学。

【关键词】

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

【正文】

中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命也就是教育”,并根据目前的疫情,幼儿园开学第一课,要从危机的角度出发,从生命的角度来提取教育观念,从这次新冠疫情的联动事件中,为儿童进行热爱生命、敬畏万物、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感等专题教育活动。从“生命即教育”的思想出发

一、本园小、中、大班在发生疫情后,应从哪些角度了解本园小、中、大班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新的冠状病毒疫情给包括低龄儿童在内的人们带来了不寻常的生活冲击,孩子们也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不少“不一样”的经历。这些“不一样”的经历,正如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Bolnoff)所说的那样,正好让幼儿园教育有了新的可能,也有了新的机会。

因此,在发生疾病后,必须发掘和实现“不一样”的经验所蕴涵的丰富价值,并根据幼小儿童的疾病进行分析,得到“不一样”的经验和独特的兴趣。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从“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认识。

真正体验与发展需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并发掘出相应的价值。在此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与梯度,必须体现小、中、大的不同。总体而言,尽管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在“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感”三方面都有差异,但各年龄段的侧重却有差异。我觉得小班重视“生理、心理”的健康,中大班重视“社会情感”和“科学的认知”。此外,在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感“等过程中,对年龄段的具体需求和价值都有一定的差别。

1.身心健康方面

重点在于加强儿童乐观、积极的情感状况”,降低他们的消费情绪;保障饮水、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身保护能力等,“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年龄差异方面

(1)小班幼儿多为在大人的安抚,能够维持其稳定情感,能积极地表现出自身的感觉,同时也能对某些措施如戴口罩等疾病的保护也乐于接受。教师能从身边的主题“人人戴口罩”和“坚持锻炼身体棒”开始,在大人安抚的同时,体验出一种良好的习惯,感觉到讲卫生、戴口罩、做运动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益处,并维持不怕的情感。

(2)中班儿童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生活习惯,主要是通过积极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主题可以扩展到“我的健身好”的功效,然后乐于坚持运动,乐于共享表现在疾病的爆发,并从中形成积极的情绪。

(3)大班幼儿通过自主安排作息、运动、饮食计划等手段,强化自身健康生活管理,强调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组织“我的作息我安排”和“打败病毒小怪兽”的专题人员,使儿童在追求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还可以尝试自身的管理与调整,以了解病毒,更好地了解病毒。当然,这方面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主题。应当更多的实施到疫情发生后的一天的活动中去,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去,在锻炼中去。

3.科学认知方面

小班重在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中班重在“积极地探究”,大班重在“感知和理解生命、生命与生态的内在关系”,小班的“好奇心”和“探究性”是小、中、大在科学认知方面的核心体验会有所不同,正如“病毒”的主题内容一样。

(1)小班重视自己对病毒的情感与想法,比如《病毒来了我不怕》,《小怪兽冠状病毒》,使幼儿对病毒的感知能够充分表达自己自身的独特意识,

(2)中班注意以这个病毒为载体,积累和获得诸如“调查和收集”等探究技术,如《口罩的秘密》通过调查、收集、了解有关信息、收集、分类、比较等。

(3)大班重视人类与病毒的关系,透过这种主题,让儿童对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这是一场病毒保卫战》、《地球妈妈》、《野生动物的秘密》等积极的人类技术力量的发明和发展疫苗。

4.社会情感方面

主要涉及在正面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感受关怀与怜悯、尊重他人获得安全感与信赖感等。具体到各个年龄层的人群。

(1)小班幼儿以家庭为核心,感受到家庭的亲切和关爱,沟通和夸奖陪伴自己的家庭,例如可以进行主题的“爱的守护”,从中可以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守护和关爱,对家庭有自己的性格,从而喜欢陪伴在自己的家庭中。

(2)中班幼儿会扩大医护人员和身边可以看到和感觉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等,通过采访、表达感谢、自我实践等手段,表达对医护人员或志愿者的尊重、关爱、感恩,例如“谢谢白衣战士”和“你好”、“志愿者”等主题。能够帮助儿童对“瘟疫”战斗中的各种付出,从而产生对这些人的尊重和感恩,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这些人的理解和爱,通过采访、表达感谢、自我实践等手段,

(3)大班幼儿能够进一步扩大到更远的群体,例如医务人员、科学家、解放军叔等,重点是引导幼儿对这些行为和例子进行思考,表现出敬仰的情绪,落脚点或重点是引导支持大班幼儿萌发“长大我要成为你”的积极情感。可依法进行“长大我要”等主题的主题教育,引导幼儿对大班幼儿进行引导幼儿。

二、疫情过后,如何快速恢复幼儿班级常规?

经过超长的“假期”,老师们和孩子们见面后发现:不少孩子还没从节日的气氛中缓过神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已“铭记于心、外化于行”的班级常规被孩子们抛到九霄云外,不听指令的游戏、端着杯子到处跑的喝水、睡觉时耳语相交的现象也不是少数。

除了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外,面对孩子的“倒退”行为,新学期里,老师又该怎样引导孩子重新找回良好的常规,帮助孩子迅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1.善用表扬策略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诀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而我们首先要学会赞美孩子,不赞美,教育也不行。”表扬能力的提高,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感,更重要的是积蓄力量,让他们专业成长。

表扬需要具体描述孩子表现出来的合适的动作。幼儿可能同时有多种行为表现,教师在表扬时一定要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一种行为是欣赏的,例如:为了避免幼儿混淆。“表扬涛涛,接过午餐有礼貌,和老师说'谢谢',很棒!”

表扬时要及时、积极,对孩子适宜的动作要紧跟在后。适时的赞美可以让幼儿准确地建立起对自己行为的联结和对老师的赞美,从而强化和保持期望的行为。孩子说“老师,你看”后老师再给的夸奖,远没有老师在给予及时的夸奖后,对孩子的期望行为进行主动观察和捕捉的效果好。

表扬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上,而不应该放在孩子能力的评估上。以孩子的认知能力作为评判标准的“你真聪明”这类评价式的赞美,会让孩子产生“天赋比努力更重要”的错觉,而“你战胜了困难,做得比以前好多了”之类的赞美,更能激发孩子尝试新挑战的动力,让孩子在面对新挑战时,不断付出努力。

赞美要真诚,也要适度。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要用肯定的自然口吻,以事实为基础,言之有物,避免与其付出努力不相符的表扬,从而影响幼儿的理解和响应。

赞美应避免孩子间的横向比较。类似“晨晨先画完,先声夺人”之类的夸奖,容易引发同伴间的紧张气氛和竞争气氛。而引导孩子对行为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就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也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是一种激励策略,是针对孩子未来的行为,将鼓励与赞美结合起来,一方面表达对孩子付出努力的肯定,为孩子未来的行为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能提醒老师时刻注意孩子的表现,避免走入对孩子的评价与控制的误区。

2.活用不同风格音乐

利用不同的音乐在一天中的不同环节,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说明,既能减少教师的负担,又能增强儿童自我服务的自觉性。例如:在游戏活动接近尾声时,老师可以播放一定的节奏感,儿童一听取良好,必须准备好游戏的收尾与整理数据;幼儿在散步后,可以播放部分柔舒缓的音乐,幼儿在听到后,会有意识地安静,进入休息,幼儿的心情也会随之放松。

3.巧用儿歌来帮忙

儿歌短小精悍,朗朗,易记,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进行儿歌的传唱。比如:“开饭啦”、“好好坐”、“小茶杯”等。

4.边游戏边学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方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找朋友”等喜好,让儿童在不同的贴纸中发现自己的喜欢的贴纸,然后把自己的茶杯、毛巾架、小床上,或者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上面,让他们记录下来自己的LOGO,学会自己的茶杯、毛巾、小床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区投放游戏资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学习扣纽扣、系鞋带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进行生活技能大比拼。

5.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巧妙利用环境建立,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是一种重要的隐形教育方法,使儿童在不断发展。幼儿的规则形成通常是由模仿而来的,所以教师可以在墙(地)上反映出常规,让幼儿在不知道情况的时候,了解常规,并记住遵循,通过墙或地面的环境布局来完成。

一日一班的传统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它对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引导儿童养育得更好,常抓细节不放松,才能让儿童更好的生活,游戏,在有秩序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 陶行知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生活教育. 2013(05)

[2] 中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 2001(09)

[3] 邓平  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文教资料. 2013(02)

[4]李季湄/冯晓霞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5)

 

2022年5月30日 16:23
收藏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疫情发生后谈幼儿园生活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