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蟹蟹浓”为例谈幼儿园微课程的实践
以“蟹蟹浓”为例谈幼儿园微课程的实践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赵燕芳
【摘要】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主张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我们紧紧围绕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及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其有效的价值。“螃蟹”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螃蟹”作为切入点,建构了适合大班幼儿的微课程“蟹蟹浓”。我们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选择了适宜性的课程内容,创设了互动性强的环境,并借助有效途径和家长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在微课程的学习中积极发现、用心探索、并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使幼儿在生活化的微课程中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幼儿 生活 微课程
【正文】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主张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的确,在幼儿教育中,生活与教育即为同一过程,教育是通过生活来进行的。对幼儿来说,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我们的微课程内容就是来自幼儿的生活,它可能是幼儿生活中的一次谈话、一个发现、一件小事、一个人物……所以,我们始终立足儿童视角,追随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生成内容集中、形式灵活,能充分体现幼儿自发自愿的微课程,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在微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结合自身需要,积极去发现探索、学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情感技能。下面,就对曾开展过的大班微课程“蟹蟹浓”中生活化的体现来谈一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追寻幼儿生活,选择适宜性内容
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色彩斑斓的植物、可爱调皮的小动物、充满趣味的游戏……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她们的探究热情、学习激情很快就被激发出来。
“蟹蟹浓”这一微课程,就是幼儿在自然角中与动物朋友的亲密接触中所产生的。在自然角创设时,孩子们带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螃蟹朋友,他们只要一有空就会聚集在一起谈论小螃蟹的话题。我们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确定了以“蟹蟹浓”为主题的微课程。我们在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建构了清晰的课程脉络,设置了集体活动、区域游戏、调查分享、亲子活动、参观谈话等丰富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课程留白,在预设与生成中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展开深度学习,通过多方位、多感官地观察和了解小螃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生活中真正学会观察,并善于发现。
二、追随幼儿生活,创设互动性环境
有效、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互动性的环境更能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我们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创设了“蟹蟹浓” 这一充满互动性的生活化环境。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体现幼儿活动轨迹的主题环境
环境是课程实施中预设与生成活动的催化剂。结合“蟹蟹浓”这一主题,我们取得家长的配合,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借助参观、拍摄、调查、记录、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小螃蟹的特点。主题墙上呈现出来的幼儿作品,更是清晰地记录了幼儿在活动开展中自主学习的轨迹和结果,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
2.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发展。我们在追随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我们首先对区域环境场地进行合理地划分,让区域场地充分体现功能性,将开放和封闭区有机结合。其次,是对每个区域都投放了幼儿参与设计了的进区牌,它集功能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包括了区域规则、进区选择、区域记录等内容。另外,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我们注重丰富、适宜、动态、层次、操作性强的原则。在“蟹蟹浓”的每个区域我们都为幼儿提供了种类多样、结构高低不同的游戏材料。如益智区游戏“蟹蟹拼拼乐”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数不同的材料。其中一颗“★”的游戏材料,幼儿能根据数字与图片的匹配进行最简单的四块数量进行拼图。在两颗“★★”的材料中,拼图块数由原先的四块增加到六至八块,去除数字,请幼儿直接根据图片中的局部特点来拼图。在三颗“★★★”的材料中,从平面的向立体六面拼图转移,每一面拼图块数也有所增加,并增加了竞争环节。最后,在探索过程的区域墙面中,我们还为幼儿预留了空白墙,增加了各类表征记录,不仅呈现了幼儿活动的痕迹,还表现出了区域游戏带给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
3.适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角色环境
生活与课程的联系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地更为淋漓尽致。为了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彰显课程意识,结合课程内容,我们将有名的“花鸟市场”创设在了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参观调查,商讨创设,打造了一个有幼儿园特色的“蟹蟹专卖”,在“材料超市”中提供丰富、动态的有关小螃蟹的游戏材料。通过角色游戏将微课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更好地进行物化,让幼儿在游戏交往中获得有关小螃蟹的新知识、新经验,还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解读幼儿生活,探究有效性途径
在“蟹蟹浓”整个微课程探索活动中,融入了各个学习领域的诸多教育元素,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多种途径中全面认识小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1.集体教学的开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始终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开展多元的集体教学活动来丰富幼儿对螃蟹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螃蟹的可爱。其中,语言“蟹蟹小子”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发展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活动“亲亲小螃蟹”,幼儿在看看、摸摸、猜猜的过程中,掌握了螃蟹的外形特征;健康活动“蟹蟹爬爬”,锻炼了幼儿带物横向爬行的技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基于幼儿对螃蟹的热情未减,我们还进行了艺术活动“溜溜小螃蟹”“蟹壳大变身”等活动,鼓励幼儿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对小螃蟹的喜爱。
2.游戏活动的组织
随着课程的深入,班级环境和各类游戏活动也发生着变化。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究的乐趣,他们自由探索、充分表达,在生活中获得了有效的经验。
(1)室内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进行自主活动,学习环境轻松且自由。我们请幼儿共同收集了许多蟹壳。美工区里幼儿喜欢用蟹壳、颜料进行涂鸦;用蟹壳、轻泥创作形态不同的小螃蟹,幼儿的作品虽稚嫩,但是真正体现了幼儿的活动轨迹,丰富了班级环境。语言区提供的绘本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运用到IPAD,帮助他们从视听上去多感官了解小螃蟹。表演区中幼儿借助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篮子,经过改造自制成的壳,背在身上表演着“螃蟹王子”的故事。生活区的幼儿借助自然角中他们带来的小螃蟹(用绳绑着的),用牙刷刷壳,给他们更换干净的水,让幼儿学习到的技能去为生活服务。
(2)户外游戏,是幼儿探索成长的小天地,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大胆发现、勇于挑战,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交往、合作、分享等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使幼儿形成大方、自信、自主的良好性格。一次午间散步经过自然角时,亮亮同学看到小螃蟹迈不开脚步了。于是我干脆请他带着小螃蟹一起去,他二话不说直接拎起绳子就走。我建议他将螃蟹放在草地上让它自己爬行,亮亮轻轻放下。果不其然,小螃蟹开始慢慢爬行起来。这引起来了幼儿非常高的兴趣。在爬行过程中,幼儿发现小螃蟹爬行的速度非常慢,有的幼儿看到都迫不及待的模仿起来。于是,就生成了我们的游戏活动“蟹儿爬爬”,在爬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幼儿的动作技能,也体会到了合作比赛的乐趣。
四、走进幼儿生活,助力家园性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者。在我们“蟹蟹浓”的开展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让他们与幼儿园的教学资源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家园合作助力信息收集与准备
家长资源如同一座宝藏,在微课程开展中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到了更全面的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在“蟹蟹浓”课程开展前,请家长带领幼儿到花鸟鱼市场参观了小螃蟹专卖店,对小螃蟹进行了表征调查。幼儿对螃蟹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家园合作助力增强多面性体验
微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小螃蟹,我最爱”的亲子活动中,幼儿以采访的形式访问了家长关于螃蟹的小知识。通过谈话、交流、分享,使幼儿了解了更多关于螃蟹的知识经验,并通过开展画展、蟹儿知识大比拼等形式,让幼儿多渠道与螃蟹亲密接触。在家长助教“螃蟹对对碰”中,家中饲养螃蟹的阿尼爸爸向幼儿介绍了雌、雄螃蟹的不同。通过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幼儿对螃蟹有了更多面的体验。
3.家园合作,有助于增进亲子间情感
现在的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陪伴幼儿的时间不多,导致父母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了解不多、关心不够。在我们的微课程开展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让家长更加重视幼儿园的活动以及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从而有效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通过“蟹蟹浓” 微课程的开展,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也是当下儿童观所强调的。基于这些,我们更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满足幼儿需要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紧扣其教育价值,积极引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生活教育中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玲英.《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微课程实施》.梁溪教育信息资源网
2.未知.《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生活化之行与思》.达达文档网
3.徐春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