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颗糖”教育行为践行下的启与思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行为践行下的启与思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庄婷
摘要:陶行知认为,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来讲,德育是最重要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所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幼儿园是孩子第一个接触社会的场所,我们肩负着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的使命。
关键词:信任;放手;轻松;放心
正文:近期读了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后感触颇深,陶先生让这“四颗糖”让教育活了,没有多余的话、没有过多的表达、没有激情澎湃的训话,这小小的“四颗糖”让人心服口服。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哪有那么多的坏孩子、哪有真心与人对着干的学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将伴随着一生,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场所,除了教学之外,品格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却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四颗糖”为启,从自身的教育行为来思,为幼儿创造一个优良环境,给幼儿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础。
一、给孩子一颗信任之糖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幼儿园一生中最早的奠基石,幼儿时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已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儿童高于一切”的教育理论充分尊重了幼儿、珍视了幼儿的生命、树立了的儿童观。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违背的。如何准确把握的儿童观,给幼儿一颗尊重信任之糖?
我们一直以为幼儿是不懂事、无思维能力的,是被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小屁孩”。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无论做什么事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旁进行示范指导,太多的干涉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和体验。这种有意无意的“帮助”会让幼儿成为一种习惯,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在操场上拿着圈圈在玩,突然旭旭哭着来告状:“凡凡打我,追着打我”,于是我把凡凡叫了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打旭旭?”“没有啊,我们在玩游戏。”“那他怎么哭了?”我问。凡凡说“老师,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说好的玩打怪兽游戏。旭旭他玩不过我吧?哼!玩不过就哭,以后不跟他玩了!”无论是谁玩的时候肯定是全身心投入的,难免会出现一些肢体碰撞,玩游戏时孩子们的天性,男孩子的游戏一般都是比较剧烈的,打仗、打怪兽、运动会、赛车大会等等,如果我将这时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凡凡,凡凡肯定觉得很委屈,那么以后的这种游戏就戛然而止了,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他,游戏可以是假假的,不用那么用劲,下次注意不要弄疼小伙伴的话,我想凡凡一定更愿意听。我给孩子一颗信任肯定之糖,不是指责他的过错,我想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会更加丰富,他们的游戏也将对他们有更好地发展,相信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也会顾虑到别人的感受。
二、给孩子一颗放手之糖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大王”,家里的大人不让做任何事情,害怕孩子在外面吃亏、受委屈,无畏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导致孩子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内心不够强大,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缺少艰苦成长的品格力量。
袖手旁观也是一种爱。小班的时候因为情绪不稳定、自我服务意识弱,所以老师和阿姨包揽了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午睡前后帮忙穿脱衣服、帮着穿鞋子、叠被子……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们很长时间没有来上幼儿园,虽然看着个头长大了不少,自我服务的意识却减弱了。每天午睡前一排孩子排着队让老师帮忙脱衣服、午睡后躺着等老师阿姨来帮忙穿衣服穿鞋。望着他们那稚嫩可爱的小脸,我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们。可是一味地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提高呢?于是,我和阿姨一起商量好以自己扭伤腰的理由不再帮助他们,课时惊讶的是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其实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因为在都是大人一手包办的。有时候给孩子一颗“袖手旁观”的放手之糖,也许会给你带来惊喜。
三、给孩子一颗轻松之糖
幼儿园的角色、区域、户外游戏是渗透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在幼儿的游戏中可以折射出很多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的品格得以充分体现。班级中的阅读区可以让幼儿在阅读中吸取任务行为帮助幼儿分清道德标准,帮幼儿准确判断是非。益智区可以让幼儿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在美食一条街中,让幼儿体验当老板、服务员及顾客的心理情感,渗透各种礼仪礼貌教育,培养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爱卫生的好孩子,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感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在玩建构区,建构区的碳木玩具是有一定重量的,有的比较长的需要合作才能搬起来,游戏一开始大家蜂拥着朝着最大块的碳木那跑去,结果试了几次后发现搬不动,而且每块的形状也不太一样,结果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也搭不成什么,只听人群中开始骚动起来:一一在指责涛涛搬得太多了所以一一没有了、明明哭着说不要跟南南玩了说把他弄疼了……我悄悄地走到整理柜前,边搬说故意大声喊:“哎呀!太重了,谁来帮帮我?”附近的孩子跑了过来:“我来,我来!”我边说边搬:“还是两个人搬比较轻松啊!”“这些木块是一样的嘛?”一一说:“不一样,明明快来帮我一起搬。”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搭成功了一座小屋。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可以让孩子更好展露他们的能力,可以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在大家的面前,作为我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引导者,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更加适合有效地方法去引导他们往更好地方向发展。
四、给家长一颗放心之糖
作为家长,孩子在园期间最期望地就是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度过每一天,而我们老师不单肩负着让家长放心的担责,让肩负着对孩子用心的职重。大人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最为家长最希望地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心、吃饱……而我们老师面临的是家长和幼儿。我们要为家长选出先进的育儿理念的同时还要带好他们的孩子,不管是行为习惯、生活常识、学习习惯、知识能力、艺术修养等等都是我们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我们在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的教学来进行教育,让孩子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抓住一切教育契机,从幼儿的点点滴滴开始,让幼儿的良好品格得以升华。让家长放心这一句话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又是那么的不容易。从年长者的眼中看来幼儿园老师不就是看好孩子吗?谁能知“看”和“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记得还是刚踏入工作的2001年,因为经验缺乏,一孩子在吃完饭后自己趴在窗户上导致下巴磕破了,当时家长恶狠狠地来质问:“你们是怎么看孩子的?”当时哑口无语,能说什么呢?孩子出现安全事故就是自己的疏忽,一向感激老师的家长也会和你反目,也会将你之前所做的一切归零。随着工作经验地不断丰富,也知道了如何看“好”孩子、管“好”班级、组织“好”活动是最重要的,把“好”字做好真是不容易,这也是让家长放心的衡量标准。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一直是我前行的标杆,他的“四颗糖”让我深思,老师不是老虎,教育不是靠吓、吼就能解决问题的。幼儿园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时期,他们的言行举止还未成型,他们的需要我们的精心地呵护和用心塑造。爱孩子才能懂孩子。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