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快乐游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游戏化教学有机融合
知行合一、快乐游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游戏化教学有机融合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吴佩佩
【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意在把生活本身当成是一种教育来进行,而游戏又是顺应幼儿发展,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将两者有机融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方式,使教育更生活化、更有意义。本文探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游戏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充分体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联系工作实际,使两者契合,促进幼儿教育持续发展,并培养幼儿优秀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
幼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游戏化教学
【正文】
从字面上看,“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与教育完全结合起来。它从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生活就是教育,第二,社会就是学校,最后,实践教育结合。其中,“生命即教育”是指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生命与教育的融合让幼儿在教育中看到了现实的影子。
“社会即学校”是指像学校一样对待社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教育孩子。“知行一体”指“知、行”的一体化,缺一不可,以引导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念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教育孩子,让孩子发展更多的基础知识,获得和培养创新思维在儿童中实现教学一体化,即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促进教与学。
“手脑同工是创造之始,手脑同心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基于此,陶行知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有成为创造者的潜质,这是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人力资产。所有的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随着他们的成长,一些孩子的创造潜力被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所抑制。因此,现代幼儿教育应重视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以及家长综合素质,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让创造力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身体里面,生根发芽,供后代使用。
一、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育游戏
为了将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将儿童课程的游戏化应用到儿童课程的游戏化中,家长需要将生命教育理论融入到儿童的日常活动中,促进生命教育元素与儿童课程游戏的紧密结合。在认知层面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贴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游戏内容。例如,在开展绿色春天活动,在春天来临时,家长主要向孩子们介绍春天的绿色植物以及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家长可以利用生活资源,玩一个名为“一起种植”的实用教育游戏,在教室里开辟一个绿色种植区,让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一个小花盆。然后老师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播种、施肥、浇水,让孩子们独立练习,方便孩子们学习。对教育内容的直接而真实的探索,可以增强孩子对教育内容的理解。
二、合理利用环境的亲子游戏化教育活动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尤为重要。利用各种假期,家长可以和孩子去徒步,提出徒步旅行的要求。让孩子结合自己需求的活动描述画出看到的风景,并使用栩栩如生的材料来加强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可以进行野餐,让孩子可以根据景物展开讨论,比如“我们骑的车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修路?”等一系列问题,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各种生活材料来增强思想意识。回到家,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我设计的桥”和“未来的汽车”,儿童游戏内容根据与徒步活动相关的经验重新设计,如根据个人设计图纸指导使用塑料、剪纸、胶水等工具,在孩子的脑海中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实用性能力发展。
三、使用生活材料进行实用的动手游戏活动
生活材料也可以作为发展儿童游戏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材料,用栩栩如生的材料开始自己的创作。例如,在《快乐建筑师》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收集和发现身边使用的废纸盒、一次性筷子、易拉罐、汽水瓶等生活材料。引导孩子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利用这些生活材料,打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小房子,建构完房子之后,可以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小区又是什么样的,小区里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建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尝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建构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四、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期是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未知和好奇的时期。这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启蒙时期。关于我们为什么需要父母和老师,有100,000个答案。要开发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和发现,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有独立的想法和无限的创造力。在幼儿教育中,作为启蒙教育,由于婴幼儿的特殊性,大部分课程都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因此,在营造舒适自由的环境时,要选择结合游戏特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法。例如,孩子们普遍喜欢玩积木,这是孩子们经常可以玩的一种玩具,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气、哭泣、寻求帮助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平息情绪,一旦情绪稳定,用方法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在继续尝试的同时释放他们的创造潜力。引导孩子,给他们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避免直接解决问题,可以创造一个孩子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五、注意游戏内的思想构建
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的地位很高。因此,家长需重视孩子的创造潜力,设计更多适合发掘孩子创造潜力的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多面思维,发展孩子的知识,养育孩子,开阔孩子的眼界。例如,在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对影子感到好奇,因为他们还小,不知道影子是什么,他们摆出各种姿势,观察影子。对此,可以专门针对“谁的影子”这个游戏进行思想构建。用圆形图片投下阴影,让孩子回答:“这是谁的影子?”这时,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想象气球、轮胎、盘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要积极表扬,对错不要马上否认,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这些游戏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六、拓展儿童游乐区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空间。因此,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扩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大自然对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非常令人兴奋,而且那里有很多新事物。同时,现代教育强调回归自然,多接触自然,观察、探索、感受和体验自然。多接触大自然,可以让孩子更直接地了解花草和小动物,让孩子在纯天然的阳光和雨水中成长。比如,家长可以设计更多的户外游戏空间,让孩子在公园里写生,找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让孩子仔细观察,参与他们的观察,比如画花、画草,画树木或小动物。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观察得到更直观的感知,画面看起来会更加生动立体。还可以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调动孩子们的热情,进一步有利于他们的思考和学习,进一步帮助他们发挥创造力。
七、强调实践,并进行一定的关怀和积极鼓励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一直强调幼儿的实践能力。俗话说,人有两宝:手和脑。因此,在开发婴幼儿大脑的同时,还应注意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思维笨拙,行动笨拙,家长要鼓励他们大胆行动,不要害怕犯错,因为他们不能抑制动力,培养挫折感。比如,在组织孩子们做手工活动时,用同样的材料和工具,孩子们会创造出不同的东西。它可能会很慢,结果可能很差。家长要耐心,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创作,欣赏他们的一切成就,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孩子的激情,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育内容与要求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综上所述,我们需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联系工作实际以及家庭育儿,使两者契合,促进幼儿教育持续发展,并培养幼儿优秀的人格特质。进一步推动幼儿进一步健康、和谐发展,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人际交往等,让幼儿可以长时间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家庭关系来说,也很好的调节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还能进一步父母的科学育儿能力,从而推动早期教学实践更落实,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娟,陈超,陈楠.在生活中游戏 在游戏中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角色游戏中的实践[J].好家长,2022(05):4-5.
[2]郑烨.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生活区的策略——以小班生活区游戏“绿豆汤”为例[J].智力,2022(02):175-177.
[3]赵蓉蓉.当生活遇见游戏 让游戏多样自主——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42):14.
[4]张乐.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和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21):48-49.
[5]. 刍议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户外生态化游戏中指导作用[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2021:1487-1492.DOI:10.26914/c.cnkihy.2021.01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