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课题实施方案
昆山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 划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课题名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 z/2022024
课题类别: 昆山市重点立项课题
课题主持人: 赵燕芳 潘萍
工作单位: 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幼儿园
一、已有研究述评
我园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确定了许多幼儿美术教学的案列,积累了美术教学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凸显美术为特色的课程雏形。十三五期间我们继续以民间美术为切入点进行了《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汇编了《课题论文集》、《课题教案集》《课题专集》收录了上百篇有园本特色的优秀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分析、研究论文,刻录了多个课题研讨活动光盘,收集了大量的幼儿美术作品及几十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大大地丰富了园本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课程资源库的信息量,本课题研究使我园办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使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成为我园办园特色和亮点。
为开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我们成立了课题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指南》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园本课程构建的策略以及环境创设、大型活动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和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做好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1、核心概念界定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文化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神话故事、刺绣、剪纸、印染、泥人、皮影、腰鼓、地方戏曲等多种不同的艺术种类,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参考已有研究文献,本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幼儿园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也就是说园本课程应该体现为一种理念,是在一种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理念下进行的课程实践,需要发挥幼儿园课程研究人员的集体智慧,它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丰富多样,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不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在向其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为此,可以从昆山本土文化及本民族文化入手,以幼儿所在的地域环境为核心,向幼儿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们以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出发,精心筛选出一些适合幼儿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各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在重视专门的学习活动的同时,关注幼儿园传统文化元素的公共环境以及班级特色环境的创设、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以及在专题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 研究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将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幼儿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日后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当今幼儿教育教学不仅重视文化知识培养,更重视对幼儿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引导,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无形中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幼儿具备传统文化意识
当幼儿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幼儿园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并具备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培养幼儿文化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得幼儿形成保护并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很多传统文化对幼儿的道德素养有一定教育作用,满足我国素质教育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幼儿在物质方面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在精神方面也要有所提升,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优化幼儿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传统文化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幼儿成长与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向幼儿传授传统文化后,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对文化内容展开讨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
(三)增强孩子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开展课题研究能够使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 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是通过挖掘、整理和创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构建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内涵,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使幼儿园的教育能真正走进环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总目标: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年龄特点,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积极开发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具有发展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唤醒教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师、幼、园的共同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课题研究,挖掘对幼儿具有发展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资源,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和价值,唤醒教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课题研究,搜集、编制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丰富我园课程内涵。
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子课题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关键经验,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参与并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为后续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是向幼儿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素材,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主题活动,使得幼儿置身于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幼儿具备传统文化意识。
子课题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在游戏精神指引下,通过开展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活动,可使幼儿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典故以及元素,并将其记忆更为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达到更好的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 传统文化元素与区域相结合。
- 创设传统文化特色游戏区域:纸艺坊、国画坊、陶艺坊、传统服饰坊、园林建筑区、传统小吃店、民俗表演区、编织区等。
- 民间游戏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子课题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关键经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传统文化资源不同的表现形态“器物形态”“艺术表演形态”“技能技艺形态”“节庆活动形态”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其中“器物形态”如服饰、艺术作品、工艺品,工具用具、园林、建筑等;“艺术表演形态”如戏曲(昆曲)、杂技、舞蹈、弹奏等;“技能技艺形态”如绘画、泥塑、剪纸、刺绣、手工、烹饪等内容;“节庆活动形态”如传统节日、文化节、节气习俗等。每个班级以班级特色主题和文化为基础开展活动,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出发,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形态,让幼儿能够在某一个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上得到线性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的提升。
四、研究计划
(一)研究阶段及任务
研究阶段:2021年9月—2023年6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6月—2021年8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制度;
2、围绕研究目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收集、梳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明确方向;
3、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课题论证;
4、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3年5月)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
2.探索实践,组织开展课题实验课、研究交流和观摩活动;
3.写好各实验阶段的反思活动、心得及阶段总结;
4.请相关的专家看、评、指导课题的实施;
5.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2月—2023年6月)
1.收集各项研究活动的资料进行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2.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课题的实验成果;
3.申报结题。
(二)责任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赵燕芳 潘萍
课题负责人:潘萍
子课题负责人:庄婷 吴佩佩 邹芳芳
课题研究经费管理:陆卫萍
课题网站管理:缪津娴
参与课题研究:沈丽云 杨玲益 尤亚 张静 钱培红 陆欣怡 朱锦瑜 刘英 姚静文 周天文 顾雯静 赵群 计珣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形成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
3、编写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活动集
4、编写幼儿园传统文化游戏案例集
5、形成课题幼儿作品集
6、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和个案跟踪、案例分析等
7、总结实践经验,完成课题研究论文集
8、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五、专家评议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六、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若对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有重大变更,需单独提交“变更申请审批表”。
|
七、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鉴定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鉴定组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
|||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终审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