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编织特色中期汇报(小一班 )
编织特色课题中期汇报
大材料,大作品,适宜小班幼儿的需求,迎合小班幼儿的喜好,使幼儿身临其中,为编织活动铺平道路。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情感的需要较强烈,小肌肉的发展尚不协调,他们对于一些精细的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为此,在编织的初始阶段,我们设计了彩条上下穿插等简单的编织。在编织角放置一些裁剪好的彩条,让幼儿手拿两根彩条上下穿插编织。在活动中,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选择大一些的纸条,因为大纸条穿插起来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很快地完成一幅较大的作品,这样的过程,幼儿普遍认为具有成就感。带着这样的认同感,我便在编织区提供一些较大条的材料,从纸条到布条,迎合幼儿的需求,使幼儿乐意在编织活动中反复把玩,从而轻松地人门。
精致的陈设摆放,让编织角美不胜收
孟子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在编织角放置各色的纸条、线条、彩带、吸管、布条、毛线等材料的作品,每种材料的物品只需摆设两件左右,所谓精能促成效,琳琅满目亦会使人眼花缭乱二让精美的摆设物深深吸引着身边的幼儿,他们时常会偷偷地讨论着这些形态不一又材质不同的漂亮物品,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在审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创作的欲望,这样美丽的编织角让幼儿深陷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丰富多样的编织材料和辅助材料能满足本年龄段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幼儿的编织愿望。例如,利用彩色珠子编织好看的手链;利用毛根可以制作皇冠;珍珠、皮筋绳等可以做发饰;纸带可以编织不同的卡通图案、编成立体的星星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
区域活动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含着教育的意义,传递着教育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教师有效地投人,亦能让幼儿的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以挖掘材料使用的价值和潜力为目的,用心去感悟材料的更大化用处,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让编织活动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润物无声,硕果累累。
二、教学活动中的编织
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小班幼儿的身体特点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由于小班幼儿的肌肉发育尚未成熟,其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因而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幼儿对民间编织艺术的兴趣为主。首先,引导幼儿欣赏民间编织艺术品,提高幼儿的审美情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欣赏优美的民间编织艺术品过程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普通毛线而编织成糖果等,使幼儿进行欣赏。其次,培养幼儿认识编织材料、编织工具等,为深入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教幼儿制作简单的编织艺术品,既能满足幼儿制作编织艺术品的欲望,又能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做事专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作者选择色彩艳丽、质地柔软的编织材料,既能激发幼儿制作欲望,又能避免材料对幼儿手指造成伤害影响。例如:教幼儿制作简单的编织艺术品时,叮嘱幼儿将制作完成的艺术品送给爸爸妈妈。如此,幼儿在学习编织过程中,必然能够全身心投入,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积极影响。
授课形式主要是情境教学,根据所要传授的编织技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编织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编织情境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辅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编织技能,在教学和操作中要提供步骤图示(手绘图、照片、动图和视频),并提供人手多份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材料。例如,穿编活动《汽车》中,在材料上不仅提供了粗细平均和粗细不一的彩色纸条,剪好的汽车车型半成品,车轮的现成品,还提供了彩色卡纸供幼儿随意设计剪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3. 节日活动中的编织
结合传统节日中秋节,我班开展了亲子编花篮活动,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很多孩子虽然理解了用一上一下均匀有序绕的方法来编织花篮这一方法,但在实际操作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孩子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品。为此,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继续投放这一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练习,巩固一上一下进行编织的技能。
所幸最后呈现的作品还是比较美观的,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有成就感,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编织这门传统艺术的兴趣。活动后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区域墙面上,孩子们非常开心。
幼儿园小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编织材料和工具的认识。其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打结技能,对幼儿日后打结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培养幼儿能够简单掌握编织艺术中的搓、绕线、编织等操作。最后,能够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和促进肌肉发育,对幼儿成长发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