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年画来提升幼儿艺术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运用年画来提升幼儿艺术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幼儿园 朱锦瑜 潘萍

【摘要】: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着的古人的智慧依旧对我们当代幼儿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幼儿艺术能力培养方面,年画中的独特审美和生活情趣具有十分厚重而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从南到北,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我也尝试将它逐步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将年画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惑,怎样才能将枯燥的学转换成一种有趣的玩,为幼儿课程带来更多本地风土文化的生活气息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尝试去解决问题,将年画活动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年画活动、艺术能力、策略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年画活动的需求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反映各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和价值追求。艺术源自生活、展现生活,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缩影前人精财富化作一件件艺术品潜移默化、代代相传但在开展中,由于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对年画艺术的观察和鉴赏能力十分有限,除此以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年画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这导致了幼儿对年画的已有经验有所不足。为了帮帮助幼儿认识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发扬传统文化,我们将年画融入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幼儿艺术兴趣和能力,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非生搬硬套的全盘复制,将年画以一种生动具体、活泼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

)年画活动的价值

1理论价值

年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与民间生活中的风俗信仰传说等有关的、以图形作为表征的民族艺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产和宝贵遗产。在过去的研究者中,王文艳幼儿年画切实提高艺术能力中提出了条建议:选择适宜的年画内容进行欣赏、提高教师的艺术欣赏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由此可见,通过幼儿年画来提升学前儿童艺术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幼儿年画也可以幼儿艺术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内虽然关于幼儿年画的各种教案和资料有很多,但是有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门微课题去进行研究和阐述的文章较少,尤其是在“十三五”课题运用民间艺术融入一日生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年画资源对幼儿艺术能力进行培养的文章更为稀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本次研究中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阐述针对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的情况,弥补该方面的不足、丰富现有研究

2实践价值

在现实中缺少运用幼儿年画提升幼儿艺术能力的实践,本研究将针对合理运用幼儿年画进行实践和理论整理,结合研究中的各项实践案例,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且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反思。本次研究中,时刻结合本园“十三五”课题计划——民间美术融入一日生活的总思想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提出的艺术的相关要求,提出合理建议,来提高幼儿年画运用的有效性,为运用年画提升艺术能力提供指导,最终达到年画促进艺术能力的更优效果,提升幼儿的能力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开展艺术教育的工作质量。

(三)                      课题核心价值概念的定义

1年画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此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2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指的是幼儿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能促进幼儿感官系统的发展,发展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视觉、空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个性、情绪体验等方面。

3幼儿年画活动对艺术发展的意义

前人对幼儿年画活动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有以下看法:王文艳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年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术教育价值,能够增强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创造力。将年画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引入美术活动当中时,培养幼儿审美素养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年画对幼儿艺术能力的意义和影响可见一斑。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1幼儿通过欣赏年画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的多种不同作品,了解年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背景、表现形式等多种知识

2幼儿尝试用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语言去简单介绍、描述某些年画,提高审美和欣赏能力。

3幼儿通过简单涂色、拼贴等到幼儿自由创造年画形象,积极参与创作活动来锻炼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对幼儿年画内容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年画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的多种不同作品,直观地展示到幼儿面前、提供给幼儿欣赏。

年画除了画面内容的欣赏,还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幼儿在多听、多看中渐渐了解这些年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背景、表现形式等多种知识。

2对幼儿年画欣赏能力的培养

幼儿学习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尝试去简单介绍、描述某些年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中能了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

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在了解年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背景、表现形式等多种知识后,能结合这些知识对年画做出简单讲解。

3对幼儿模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初步了解之后,幼儿多参与、多操作,由浅及深,由简单涂色到幼儿自由创造年画形象,来锻炼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开展年画画展活动,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尝试向他人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名字、画面主题以及画面内容等等,鼓励幼儿自由进行年画交流和创作。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充满历史文化底蕴,表现着民族意识和情感体验。近年来,我园制定《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十三五课题,积极将年画、剪纸、彩绘、脸谱、泥人等民俗文化引入教学,在幼儿感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样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和作品。带领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幼儿也的确表现出了对装饰的年画十分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和操作的欲望。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认识、欣赏、绘制年画,使幼儿语言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发展,我们特对年画进行专门研究,引导幼儿在年画中培养艺术能力。

1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整理分析之后思考优点和不足。年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与民间生活中的风俗信仰传说等有关的、以图形作为表征的民族艺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产和宝贵遗产。国外幼儿历史文化的发展差异对中国年画的研究较少,更何况是针对中国年画对幼儿艺术发展的研究更为稀少。

事实上就算是在中国国内,随着社会发展,年画已经濒危,尤其对于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王文艳和刘娟娟在《浅谈年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王晓琨也在《以手绘年画进课堂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年画在我国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化的丰富,更新换代年画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和生活,待人对我们的审美产生巨大影响。本课题将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考有缺,完成课题研究。

2选用适合据研究方法。活动开展时运用作品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多种研究方法接的形式,通过在活动中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对年画了解的现有水平,来选定年画内容。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现有审美和表现水平。认真观察与指导,在活动中倾听、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述,寻找共性问题,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进行课题内容设计、收集材料、完成课程,将结果记录成册。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年画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的多种不同作品,直观地展示到幼儿面前、提供给幼儿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幼儿在多听、多看中渐渐了解这些年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背景、表现形式等多种知识学习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尝试去简单介绍、描述某些年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中能了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在初步了解之后,幼儿多参与、多操作,由浅及深,由简单涂色到幼儿自由创造年画形象,来锻炼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本课题,将对幼儿年画内容的选择,幼儿欣赏、模仿和创造的审美能力培养,结合教师指导方法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来进行探索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的分析与讨论

1将年画主题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重视幼儿在环创中的主体性

画艺术民间艺术的分支从根源上说年画作为一件艺术品本身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起到一种装饰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教师引领幼儿主动去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活动。幼儿的生活也需要美,但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尚浅,我们教师就应当作为一名引导者去鼓励幼儿亲自发觉生活中的美对生活中的美有兴趣、会观察,只要是有心人生活处处是美景,引导幼儿注重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年画作品,让幼儿产生美的情感体验。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年画的接触机会比较少,最首要的就是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年画鉴赏环境,让年画艺术融入环境布置,让幼儿置身年画环境,直观感受年画的魅力。起初在班级中布置年画作品时,孩子们就表现出别样的兴趣。孩子们围着《七子闹春》的年画,有的幼儿一下子激动地说:“有小朋友在放鞭炮,我去爷爷家也放过鞭炮。”其他幼儿纷纷附和表示自己也放过,他还收到过和图画中小朋友一样的小灯笼呢,在整个幼儿自由交谈的活动中,幼儿注意力十分集中,对展示的年画格外感兴趣。由此可见,源于人民生活的年画的确对幼儿有天然的吸引力,而幼儿欠缺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除此以外,我们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各种年画展馆进行观察、开拓眼界,家里有年画作品的小朋友将年画带来班级与大家分享;我对丰富的年画作品进行筛选,并将原本复杂的年画作品进行简化,请幼儿模仿年画的线条和配色完成一幅幅年画作品,并且将作品剪贴修缮,变身一个个年画元素卡装饰班级的各个区域和主题板;若要通过年画培养幼儿艺术能力,重点应对于班级的美工区进行布置,滚墨桶、颜料、竹棒、吹塑纸、彩纸、晾干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制作材料;每当新年来临之际,在班级中横梁上挂上幼儿亲手制作的年画灯笼。在这一系列运用幼儿年画作品装饰环境的过程中,既美化环境,又促进幼儿年画鉴赏、创作能力相互提升,不断提升幼儿对年画艺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2创新年画活动组织形式,给予幼儿更多的展示空间

幼儿的兴趣是转瞬即变的,或许前一刻还玩得津津有味,下一秒就对单一的活动失去了兴趣。可见,新鲜有趣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事物本身的新鲜感易逝,往往会随着熟悉而平淡,其中年画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较为单一的美术活动,如果没有时时为它创新、注入活力,就会很快让幼儿对它失去兴趣,使原本妙趣横生的美术活动倍感枯燥于是我就尝试了一些将年画与其他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赋予年画艺术更多种开展的可能多用创新组织形式,时刻带给幼儿趣味性以激发活动积极性,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年画作品多种形式的展示。

将幼儿园节日活动和年画艺术的结合,实现年画活动的新生。中秋节快要来了,幼儿对中秋节十分感兴趣,大声讨论着他们吃过的月饼、听过的中秋故事。我突然想到年画艺术中也有很多关于中秋主题的作品,于是我抓住节日的契机,创造地将年画与传统节日融合,开展年画活动《年画寻趣——中秋》,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用准备好的各种材料、以小组合作形式大胆制作年画艺术作品,提升艺术创作和团结协作能力,既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又体验到年画创作的乐趣。幼儿首次尝试超大尺寸的年画作品创作,整个过程中他们相当兴奋,自主商量分工,画图案、涂颜色,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幼儿如此热烈的进行年画艺术创作,如果此时没有一个可以展示炫耀年画作品的空间,那么这对他们年画创作积极性将是一次极大打击。因此我非常注重幼儿年画作品、幼儿主体和班级装饰空间三者的交互作用教师不应是班级布置的独裁者,幼儿也应该参与到环境的创设、做环境的小主人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多用幼儿的年画作品来布置班级环境,形成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首先,将作品展示到班级中的机会作为奖励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提升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其次,由于空间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装饰品布置到班级,这就需要遴选,而遴选的主体就是幼儿本身:幼儿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偏好,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投出一票;评选的结果自然会引发幼儿的观察和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大家都喜欢的作品,我的作品和他们的不一样在哪,这一过程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又对幼儿的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引领作用。

3利用有趣的年画故事,激发幼儿对年画画面的鉴赏能力和兴趣

故事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美国故事家吉说过:“如果有些区域是直接教育无法达到那就试试让孩子们听故事吧。这不管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来说故事都有可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年画来说,年画本身就是前人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二次创作展现故事和艺术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哪个时代,故事和图画之间都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吸引着幼儿的关注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对年画故事的内容进行初步的筛选,选择一些人物生动鲜明、情节简单有趣的年画故事;其次,要对这些故事作品用易于被儿童接受的语言改编,语言简单、朗朗上口。这样的年画故事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故事情节起承转合、奇幻神奇,故事人物虽都是幻想出来的但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原型例如人、动物、机器、神仙等等,幼儿听得如痴如醉,经常会认为那个主人公就是自己,用全身心去感受和体验主人公的心情和经历,极大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趣的年画故事戛然而止,幼儿已被这个活动深深吸引,迫切想要对后续的情节,并进行自己的猜测和创造。

年画作品多为图片,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浓缩在一幅或是几幅年画图片中,年画故事图的精简最大程度保留了其流传的完整性。但是幼儿的观察能力受年龄水平和认知能力限制,不能准确分析欣赏年画图片中蕴含的意义,常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这时年画故事就为幼儿观察画面提供思路,跟随故事的展开步步细致观察,在此过程中提升幼儿年画艺术欣赏能力,也丰富了幼儿对年画内涵的认识。

4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园合作,让年画作品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年画的活动和教育不是幼儿生命中昙花一现的新奇体验,而是可以真正融入幼儿生活中的生活经历。在开展年画活动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幼儿前期生活经验较为不足,全部活动中铺垫的话显然效率不高;第二,幼儿回家后对年画的运用率不高。孩子们放学后将兴奋地将绘制的年画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随后作品就被与其他绘画作品扔到了一起;还有的孩子抱怨说:“爸爸说大老虎是橘色、黑色的,但我这是年画,不懂欣赏。”

家庭应该是幼儿的第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必再多作赘述。年画教育从不拘泥于课堂,应当充分发挥起家长的家园合作作用。学校应积极展开年画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当幼儿具有一定的年画审美和创造能力后,每一年的新年时分都可以让这种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与爸爸妈妈挑选、或合作制作一副表达新年美好愿望的年画作品粘贴在门口,通过这样的特殊形式让新年更富年味,丰富生活的情趣、体验和仪式感,在制作过程中再次提升艺术兴趣和能力。亲自共同制作或是购置一些年画相关的小玩具,简单的手工年画拼贴图,门神对对碰(观察、寻找对称且相同的门神)、制作年画灯笼布置新年房间等,在共同亲子制作中培养良好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在年画主题的亲子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以自己喜爱的年画故事为主题,开展线上年画故事表演会:考虑到疫情因素,开展线上小小年画故事表演会,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表演喜欢的年画故事片段,拍成录像,幼儿为大家介绍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故事,谁都扮演了谁,最后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我们还开展寻访年画的小记者活动,幼儿扮演小记者,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采访他们知道的年画都有什么、什么时候挂年画、为什么要挂年画,长辈向幼儿讲述,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作好记录工作,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交流。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新年,请家长带领幼儿去市场上转一转,找一找哪里可以买到年画,挑选喜欢的一幅挂到家里或者门上。我们还可以开展年画手工大赛:各个家庭都制作了年画手工作品——年画娃娃、门神剪贴作品、喜庆鱼、山林猛虎、吉庆有余等各种题材的年画作品,极大丰富了班级的玩具柜。在孩子与家长们共同商讨、亲手制作、认真讲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年画艺术的好奇心、渴望亲自动手的愿望都被满足。家长和孩子大手叠着小手,欢声笑语中让年画的艺术魅力感染幼儿,感受年画的妙趣横生。年画融入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及今后设想

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在学习、探索针对课题相关的一些研究中,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了,在一系列事件和探索中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提升幼儿艺术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但在这一系列研究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年画课题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在活动的过程,对年画的认识更多放在画面的认识、理解及寓意的探索上,在理论方面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入。其次幼儿的年画教育还是一个长期渗透和坚持的过程,这就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合作,从家园中带来教育合力。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丰富年画教育的内容,不断地挖掘新型的教育资源。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也要更加积极开展环境创设,展示幼儿的认识、成果。

今后的设想:

1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年画教育作为一个融入在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应该更好地发掘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园合作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年画艺术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的过程。本课题研究算然结题了,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年画活动,幼儿接触到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亲身活动中培养动手实践和艺术创造能力,学着发现美、逐步感受美、自由创造美,在步步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艺术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研究报告落笔时间:2021年5月22


2021年6月7日 12:25
收藏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结题报告    运用年画来提升幼儿艺术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