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幼儿园十三五子课题研究申报表(大二班)

子课题研究申报表

研究人员

庄婷、马伶玉

所属班级

大二班

研究

课题

国画艺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研究目的

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国画作品的艺术美与艺术精神,这为在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研究

对象

大二班全体幼儿

研究

要点

以欣赏教学为基础,通过提高自身的国画修养,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审美感知能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研究

方法

让国画欣赏教学与文学、音乐作品欣赏相结合,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研究

步骤

1、准备阶段: 在欣赏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审美修养

  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但是这种欣赏教育往往比教授某一种技能更加困难,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再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幼儿园的国画欣赏来说,究竟应让幼儿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感受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朴素的语言描述让幼儿感知画面的意境之美。包括让幼儿了解或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分类:人物、花鸟、山水:中国画的材料与工具:笔、墨、纸、砚;在欣赏齐白石等画家的水墨画时让幼儿了解黑白颜色可以概括和替代任何颜色的用色特点;在欣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长卷画面时,引导幼儿领会中国画不受时空限制的构图特点。同时也可激发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国画欣赏教学与故事、儿歌结合,营造宽松

、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观察和讨论让幼儿充分感知,畅所欲言,因为欣赏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研究阶: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笔墨技法。目前的幼儿国画教材更多是教给幼儿具体的技法,教师很容易将之变为技法训练。因此教师应先带领幼儿在欣赏国画作品的基础上感受笔墨技法,如在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图》《蝉》《蚱蜢》《桃》《雏鸡》《鱼蟹图》等作品的基础上,让幼儿感受基本的墨色(浓墨、淡墨、清墨、焦墨、重墨)和基本的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然后再以开放的艺术理念鼓励幼儿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如设计《下雨了》主题,让幼儿用墨色点画,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设计《绕毛线》主题,让幼儿用毛笔在绕圈中感受中锋用笔,感受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最后才让幼儿学画具体的形象,并不在形准方面提要求,因为幼儿绘画的特点就是再现、想像与装饰的融合。不是单纯的写实,水墨写意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特点更符合幼儿绘画的特征。

3、总结阶段: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还要学会传播美。如欣赏画家李可染的经典作品《秋风吹下红雨来》时,教师不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无边落木,潇潇而下;满天红叶,如火如荼;秋风中老牛昂首而走,红雨里牧童引吭高歌,而且要引导幼儿积极感受画面上的浓墨、枯笔与重彩,感受画面各种绘画语言的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与气韵生动。同时教师可以让教室里回荡着欢快的《牧童短笛》的音乐声。使画面与音乐共同营造一个充满乐感的和谐境界,从而让儿童的思绪能够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聆听大自然的万籁之音,感天人合的境界,陶醉于画面的意境之美。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幼儿园应加强国画教学,当然其目的不是培养国画家,而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化难为易,鼓励幼儿通过水墨画的形式来近距离感知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时间

2016920222

教科室

意见

同意


2021年6月4日 16:50
收藏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方案    一中心幼儿园十三五子课题研究申报表(大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