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子课题:民间美术教育融入幼儿园校园环境的实践研究(庄婷)
二级子课题
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庄婷
一、课题的提出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植根于民俗与民间生活之中,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典型的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浓郁的区域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选择各地优秀民间美术形式应用于当地幼儿园环境创设及主题教育活动之中,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幼儿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概念界定
1、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用来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艺术,我们可以将民间艺术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1、民众性;2、原发性;3、民族性;4、地域性。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选择了剪纸、刺绣、编结与泥塑等方面内容。
2、幼儿园环境创设
现代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幼儿及家长发现、接触、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途径较少。在此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使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得以传播,使其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让更多的幼儿从中受益。
3、民间艺术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学习、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将民间艺术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开展民间艺术活动,首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三、理论依据
1、《《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
2、现代幼儿教育课程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幼儿民间艺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巧妙的利用幼儿园公共区,在外门窗、墙面、走廊、楼梯间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图片和作品,分层次的悬挂,陈设在环境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还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因此,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调动幼儿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整合教师、家长、幼儿多方资源,进行广泛的发动、收集、制作活动,使幼儿园的民间艺术环境更丰富,更生动。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观认为,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个性、创造性的手段。儿童艺术教育不光是让儿童习得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体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体验。
3、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观。当踏入幼儿园的大门,独具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就把幼儿带入神奇美丽的民间艺术世界,吸引着幼儿在自由活动、餐后散步等空余时间自主地欣赏、回忆相关的经验,并能不时唤起幼儿参加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4、幼儿学习和发展理论。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之中,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深入挖掘、整理各地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选择适合当代幼儿学习、活动等身心发展需要、参与度较高、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美术形式;分类收集、整理当地民间美术的类型、艺术特点、操作材料、制作工艺及流程、发展与应用的现状,采用音频、视频及影像记录等现代化数字信息手段,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影像、文字等相关材料进行归类保存;合理研究、开发优秀民间美术形式传播、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方法,增强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动力。
四、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结合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开展幼儿园民间校舍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能够感受中国民间美术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使幼儿在浓浓地艺术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冲击幼儿的视觉感知觉,使民间艺术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具体目标:
1、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将渗透于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中。
2、了解民间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为孩子创设环境、支持和指导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让幼儿感受到是环境的主人。
3、通过开展民间美术在环境中的展现,以多种形式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对我园以及在园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有关传统民俗节日及民间美术相关知识的前期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开展一系列的摄影展和作品展,使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环境创设中。
2、结合传统民俗节日活动的在开展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呈现,布置于艺术长廊中。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多种形式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民间美术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
2、文献法:通过文献法搜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和民间美术以及《1——8岁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书籍,并结合民俗节日开展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幼儿在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崭新,并共同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实践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区域落实到哥哥班级中,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布置创设,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六、研究步骤
1、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等。
(2)讨论与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对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共同收集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及民间美术知识。
(4)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幼儿、教师、家长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挖掘家长资源,还原家长儿童时的场景。
2、实施阶段:
(1)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民间美术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
(2)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3)引导幼儿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周末时间开展田野调查,筛选、甄别、挖掘、整理、继承与创新本地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4)全体教师根据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实践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合作,共同完成主题式、模块化的教学任务,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多样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
(5)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民间文化元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
3、总结阶段:
资料整理、结题,撰写课题调查报告、论文。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幼儿民间美术作品集
3、教师论文
4、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教案集
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公众号
智慧昆山教育平台
客服微信